其实所有洋节,在国内全都凉了,不管是万圣节、感恩节还是圣诞节,或者是之前人人吹捧的西方情人节,现在在国内全都遇到了生存危机,不仅愿意过这些节日的年轻人越来越少了,就连各种节日相关的消费,都出现了大幅度的降级。
为什么突然就出现了这样的转变?
我个人认为主要有三大原因:
第一个原因,也是我认为最核心的原因,那就是舔狗经济崩盘的余波,传导到了节日消费领域。
如果你认真观察就会发现,在国内遇冷的不只是西方洋节,可以毫不夸张地说,只要是不放假的节日,在国内都遇到了消费崩盘的局面,比如说女神节、520,七夕,这些是咱们自己搞出来的节日,一样也快变得无人问津了,只有那些有漫长假期的节日,比如五一、十一、春节等等,还保持着消费活力。
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局面?其实很简单的道理,因为所有不放假的节日,它本质上都是围绕着送礼和男女关系展开的产业链。
比如说情人节这个节日,它的节日活动就是转账520,送鲜花、去西餐厅吃饭、看电影、喝奶茶、住宾馆,这个产业链是十分清晰,且环环相扣的,只要这个社会有足够多的追求者,那这个产业链就会源源不断的创造收益,从而养活大量的淘宝店、鲜花店、餐厅、电影院、奶茶店、酒店等等。
可一旦这个产业链的最上游出现了问题,比如说男生不愿意追女生了,那就相当于切断了产业链的资金流入,从而一步步传导,导致整条产业链的大崩盘,不信大家看看今年的圣诞节,电影院票房崩盘、酒店预定量崩盘、礼品苹果滞销……根源在哪里?就在于现在的婚恋市场,出现了重大变局,很多男的无所谓了,不追女生了,所以就导致后面的消费被大幅削减,商家苦不堪言。
而且受影响的还不只是前面我提到的那些直接关联的店铺,还有很多女性消费也间接受到了影响,比如说之前的李佳琦事件,很多女生抱怨眉笔太贵,为什么她们以前没有抱怨这个问题,偏偏是现在这个时间节点爆出这个问题?本质上还是因为舔狗经济崩盘,很多人不追了,像520、5200这样的转移支付变少了,所以间接影响到了部分女生的消费能力。
明白了这个,你就清楚,西方洋节之所以在国内玩不转了,根源在这里。
第二个原因,当然,我们也必须意识到,一个经济现象的出现,它的原因是十分复杂的,把所有问题全部甩锅给舔狗经济的崩盘,虽然省事,但难免有失偏颇,因为西方洋节之所以在国内玩不转了,明显还有另一个重要原因,那就是国内年轻人对西方文化的集体祛魅。
就拿情人节、圣诞节这些节日来说,它真正开始在国内大火,是90年代到21世纪初那段时间的事情,当时社会的年轻群体主要是70后和80后,这代人成长的时间,正好是美国这个国家的国力巅峰期,中西方存在全方位的差距,再加上当时又是所谓的“中美蜜月期”,所以导致西方文化在国内疯狂传播,只要是国外的,都是好的,国外的月亮更加圆,这种思潮在那个年代十分普遍,这才是洋节在国内爆火的一个重要社会基础。
但是最近几年的局势大家也清楚,中美全面摊牌,两国关系急剧恶化,中国民间对洋节本身就出现了抵制和厌恶的情绪,再加上新生一代(90后00后)成长于中国经济大腾飞的时代,又恰好遇到了东升西落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这些原因叠加在一起,就让年轻人对西方文化集体祛魅,觉得他们不过如此。
就拿以前爆火的几个西方节日来说。
万圣节,年轻人说不过是妖魔鬼怪的节日而已。
感恩节,年轻人说这是美国人在纪念被自己屠杀的印第安人吗?
至于圣诞节,不信教的年轻人就更直接了,什么耶稣上帝,要过节日,我也只过12月26日咱们毛爷爷的诞辰。
你看看,这就是中国年轻人更加自信的一种表现,我们不能啥都用性别叙事去解释,文化和民族自信也是非常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。
第三个原因,虽然很多人觉得啥事都要甩锅给经济下行,不太合理,但没办法,经济下行直接决定我们口袋里的银子,当然是非常重要的原因,以前你月薪15000,可以过圣诞节,买豪华圣诞礼物,现在你失业在家,还有车贷房贷,请问你的消费会不会降级?
很多人可能会说,你说大家没钱,那大家怎么都买得起《黑神话悟空》这个游戏?原因很简单,因为消费下行,并不是大家完全不消费了,而是会优先砍掉买房买车这样的大头支出,和房车相比,买游戏才花几个钱?所以游戏行业的爆火,对应房地产市场的冷清,恰恰就是消费降级最好的证明。
当大家手里没钱的时候,那些不必要的开支就会挨个砍掉了,比如说以前转账5200,现在变成了520,甚至很多人直接就不转了,分手了事,这样一步步传导下去,那些节日消费不就全都灰飞烟灭了么?
所以,外国节日之所以在国内玩不转了,是经济、文化、政治等多方面原因共同构成的,这只不过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,和国内女性主义叙事衰退的冰山一角而已。
相关评论(0)